1.小项资讯
关注项目管理领域的那些人和事儿,为您带来最新的管理政策、发展趋势;参与我们的讨论,让我们知道您的需求,为您答疑解惑、献计献策。
2.小项是谁?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一群项目管理员,主要从事组织级项目管理工作,这是一群爱工作爱生活、积极乐观、极富责任心的人们。始终坚信:您的支持是我们服务的动力。
3.项目管理大家谈
作为组织级项目管理员,我们打交道最多的是项目经理,最需要了解的是项目经理遇到的困难。通过前几期同大G、小新等采访对象的交流,我们对于项目经理眼中的“痛点”和“槽点”进行剖析,对新项目管理办法下工作流程的变化提出了更多可供改进之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多项目经理、项目成员的共鸣,小项也收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在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被访谈人员均被隐去真名,这也是个小小的伏笔,等系列访谈结束后,我们将统一公布被访谈人员真名,敬请期待!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中心一位资深的项目经理Y先生,同时也是中心公认的技术、管理双料大拿,本次小项也是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开发中心关于敏捷的那些事儿。
小项:Y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最近敏捷是业界大热的一个话题,听说咱们项目组也在尝试推行敏捷开发方式,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介绍下大概情况。
Y先生:好的。其实对于敏捷方法的尝试,我们一直在路上。从最早的互联网银行开始,我们就引入了敏捷开发模式中的Kanban(看板)方法,对项目各个阶段的任务进行管理,大约进行了一年多,这个是我们最早期的敏捷尝试。
小项:说到Kanban,之前没有接触过敏捷领域的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您能详细说说么?
Y先生:好。Kanban是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的一种方法,它最初起源于丰田公司的即时管理模式(Just In Time, JIT),在软件研发管理领域,我们最常见的模式就是通过在项目工作场所的墙上张贴卡片来呈现和分享项目状态来实现对项目任务的管理。举个栗子,以下就是一个日常工作中典型的Kanban。
在面板上,工程任务用卡片(即时贴)来代表,并通过把卡片贴在面板中不同区域来象征任务的状态,这些区域被标注为“pending(待办)”、“analysis(分析中)”、“development(开发)”、“test(测试)”、“deploy(发布)”,标注的名称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同时,在每一列的最上方可以根据项目组情况标注可承受最大任务数WIP,这样的Kanban有利于可视化地跟踪任务并限制处理中任务的数量,根据项目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团队自治和对项目进度的把控。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最担心的就是项目进度不可控,不知道每位开发人员具体的工作进度;对于开发经理而言,最担心的就是资源分配不合理,忙的人忙死,闲的人闲死,有了Kanban一切都是那么一目了然。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最担心的就是绩效考核不公平,“凭什么我做的比他多,拿的工资却比他少?不公平啊!”。通过Kanban的合理使用,这些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小项:这么看来Kanban真是个不错的工具呢,这也正符合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精细化管理课题研究中涉及的理念。但说到敏捷,现在业界大热的,恐怕要说到SCRUM了,不知道咱们是否在项目中有引入此类方法呢?
Y先生:有的,SCRUM的核心在于快速交付和持续改进,我们在这之后更大规模的项目群中引入了SCRUM的管理方法。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考虑到中心对于项目群大版本投产的要求,同时也结合了各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迭代(2-4周),保证每个迭代结束都能提供一个完整可发布的版本,并快速得到反馈。我们会将合理的反馈内容纳入下一个迭代计划,对程序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但是在当前阶段,鉴于项目群规模太大,具体涵盖到每个项目组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敏捷的实现也就比较局限,像用户故事、站会和回顾等等这些SCRUM普遍采用的方法,并没有在整个项目群的范围内实现。
小项:那现阶段我们是如何推行敏捷开发方式的呢?
Y先生:我们将SCRUM与Kanban两种方法相结合来实现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敏捷转型。目前各项目组基本都是以2周为一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开始时召开计划会议,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