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客户营销与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具有以下特点:1、业务需求量大,仅项目一期的需求书已达2600页,至项目结束(二期)需求数已有5000页以上。2、项目工期紧张,按行领导指示,项目一期必须在2017年一季度投产,也就是说近千人月的项目,从需求分析至投产仅有一年时间,而目前项目组行内人员仅16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团结合作,克服重重困难,于2017年3月按期完成了项目一期的投产上线。目前,该系统已开始全面服务我行对公客户营销和业务经营管理。回顾近半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需求管理是确保本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重点,项目组正是抓好了需求管理这个“牛鼻子”,以重点突破需求管理带动项目整体推进,为后续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做好需求管理,项目组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需求前移,尽早介入
常规情况下,项目的需求研制仅由业务部门参与,软件开发部门则是在需求编写完成后再开始了解和分析,因此将产生较高的沟通成本。鉴于此项目需求量庞大、工期紧张,上述流程已不再适用。试想短时间内将2000多页的需求文档浏览一遍已属不易,更何况要求“吃透”呢。因此,项目组采取了“需求前移,尽早介入”的思路,在业务部门还未开始动笔写需求时,项目组便主动参与其中,从一开始的需求思路讨论到后续编写过程中的问题研究,项目组全程都积极派人员参与。因此,项目成员不但对需求内容在第一时间学习并消化,而且也从技术实现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确保需求的可读性和可行性。在业务部门完成需求编写时,开发人员已经对需求的编写思路、涵盖内容以及重点考虑方向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开发人员的全程参与让业务部门所提的需求更加清晰和合理,减少了可能带来的分歧,开发过程因此少走了弯路,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严格把关,提升质量
因为本次项目涉及的需求项较多,为加快进度,项目组在组内进行分工,每位成员分别负责一部分需求项的分析,并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内容进行标记并分类,方便后续集中处理。根据以往经验,项目组将问题按照“功能设置不合理、缺少业务逻辑、内容编写错误、内容不易理解”分为四类进行汇总,以项目一期需求为例,2600页需求,截至目前项目组共提出了2266条反馈意见,每条意见都详细记录“需求版本、页码、章节、问题描述、问题归类、提出人、提出时间、解答人、解答意见、是否通过”。问题反馈给业务部门后,业务部门会逐条进行解答,当遇到不理解或有分歧的问题时,双方会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在一期需求的2266条意见中,2/3属于需求缺陷,业务部门进行了需求变更,1/3属于澄清问题,双方达成了共识,通过此环节,不但需求质量得到了重大提升,而且开发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需求内容。
三:组内宣讲,统一认识
在业务部门按照所提意见完善需求后,项目组按工作计划建立了需求基线,使需求成为了一个正式版本。因为每位成员仅负责一部分内容,难以了解需求的全貌,甚至对自己所在板块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例如“客户管理”部分,需求达900多页,由5个人分别负责。而各模块之间以及同一模块内各功能之间往往是彼此关联、共同作用的,因此,项目组内特别组织了宣讲,各成员分别讲解自己负责部分,同一模块内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模块的开发人员参加宣讲。以上方式不但促进了成员间交流,帮助大家从全局角度了解系统,形成了统一认识,为下一步的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了需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反馈给业务部门修正后,需求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四:持续改进,规范管理
经过项目组和业务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需求质量不断提高,但在设计阶段以及开发阶段,项目组又遇到了一些问题,有需求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有受技术实施的限制。项目组遇到问题后第一时间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后,以汇总表的形式通过邮件发给业务部门。当业务部门积累一定量的问题后,会对需求书统一做一次变更,变更采取规范的变更管理流程,更新版本,并且发送给所有相关人员,作为新的需求基线。
以上四方面措施,是项目组针对项目特点,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提炼出的最佳实践,它使开发人员以最快速度全面细致地掌握了需求,并且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需求质量,为接下来开发工作的高效保质完成打了下坚实基础,为系统建成后提升用户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李鑫,对公客户关系组组长。江湖人称“鑫哥”,他是我行客户领域系统建设的“骨灰级”人物,参加过数据大集中、705、BoEing等一大批重要工程。他担任职能组长已7年,团队管理经验丰富,工作中是团队的主心骨,带领大家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王文婷,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员。工作十几年来,始终奋战在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前沿,努力以专业、敬业、职业的工作态度服务项目组、为中心项目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本资讯于2017-03-15首次发布)